(Bug Defender)#
专有名词翻译#
%% 供使用中文线性代数教材的学生使用 %%
diagonal 对角的
diagonalizable 可对角化的
PSD - positive semi-definite 半正定
symmetric 对称的
null-space 其实就是kernel 即”核“
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 特征多项式
spectral theorem 谱定理
orthogonal 正交的
eigenvector 特征向量
eigenvalue 特征值
Q.1(d)题目中只给了g is continuously differentiable,为什么可以说它有二阶导数?#
连续可导不一定能推二阶导数存在。
经典反例:
其二阶导数在0处不存在
观察可得 为常数,而 振荡。
题目中可以直接写答案原因是此处的是关于x线性的,满足条件,即存在一个正的常数 L,使得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点 x 和 y,都满足:
这本质上是Rademacher定理在一维情况下的一个直接应用。
Lipschitz连续与二阶导数的存在性#
假设函数 f(x)
的一阶导数 f'(x)
满足 Lipschitz 条件,即存在一个正常数 L,使得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两个不同点 x 和 y,都满足: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:
f''(x)
几乎处处存在。这本质上是Rademacher定理在一维情况下的一个直接应用。
核心论证 (依赖于一个分析学事实)#
现在到了问题的关键:
我们如何从“所有割线斜率有界”推导出“割线斜率的极限几乎处处存在”?
这里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关于实函数性质的深刻事实。
直观地讲,这个事实是:
对于任何一个函数(比如这里的
g(x)
),其图像上那些“不可微分”的点,主要分为两种:
- “坏”点:函数图像在此处无限剧烈震荡,导致割线斜率在极限过程中没有界。
- “稍好”的点:割线斜率有界,但无法收敛到唯一的值(例如,从左边逼近的斜率极限和从右边逼近的斜率极限不一样)。
我们的Lipschitz条件已经完全排除了第一种“坏”点。函数 g(x)
任何一点的割线斜率都被 L
限制住了。
而现代数学分析的理论告诉我们,第二种“稍好”的点(即割线斜率有界但极限不存在的点)虽然可能存在,但它们整体上是“稀疏”的。这些点的总长度(在“勒贝格测度”的意义下)为零。
换句话说,一个函数的斜率如果被有限地控制住了,那么它就无法在一段有实际长度的区间上处处都“拐来拐去”以至于没有导数。这些没有导数的“拐点”只能孤立地、稀疏地存在,形成一个测度为零的集合。
这个问题的数学证明对我而言属实有点太复杂了,需要将导函数分解成两个非递减函数之差,然后再应用勒贝格微分定理(如果Gemini给出的是较优解的话)
希望评论区能有简单明了的做法。